从QQ群到学术会议


2015年最热门的词莫过于“互联网+”了。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科学工作者们,我们早就开始了互联网+科研的历程。实际上,最早的互联网就是为了方便高能物理的学术研究而发展起来的。

这些久远的历史,我都没有亲身经历,我念大学的时候,已经到了1999年,那一年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,那就是腾讯qq出现了(当时还叫oicq)。作 为腾讯最早的一批用户,我们利用它找寻拥有共同爱好的网友,聊天,交友。我们这代人很快就适应了基于QQ等软件的网络虚拟社区。当QQ群出现后,基于QQ群的讨论组把更多的人联系起来了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本科毕业开始念研究生做科研了。当时困扰大家的问题是信息不畅通,很多论文找不到。很自然的,我们就想到了利用QQ。2006年底,当时还在念博士的薛正远建立了一个讨论量子信息的QQ群,目的是交流讨论量子信息的最新进展,和共享相关的文献。在这个群里面,每天都有论文求助,也有人主动帮忙下载论文。慢慢的,群越来越发展壮大,从普通群,到企业群,到现在成为一个有840多人大群,把全国研究量子信息的青年学者大都联系在一起。群友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 多,合作发表论文也时有发生。当初最早加入群的那批人,纷纷毕业,走上科研工作岗位。

在量子信息群成立后的第十个年头,乘着互联网+的春风,在合肥师范学院和安徽大学支持下,我们终于在合肥组织了第一次学术会议,也可以理解为网友见面会。 21世纪最浪漫的事情,莫过于见网友了。虽然在群里面交流过,可是很多人还是第一次见面。两天的会议,安排了20个报告,紧凑而富有成效。 下次会议也有人自告奋勇要求承办了,看来这个“网友见面交流会”将会持续下去。

回过头来看,学术研究需要开放与交流。QQ群作为一个低成本的通讯交流平台,极大的扩展了我们的交际面,为全国广大的学者提供了最新鲜的资讯,开拓了大家的眼界。我们从事量子信息研究的,目的不就是要研究下 一代的信息技术么?利用QQ群来缩短交流距离,提高学术交流效率,加速学术发展,是历史的必然。互联网时代,科研的合作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,互联网+的春风,第一个吹遍的,将会是学术科研领域。

EPR量子纠缠等价于ER虫洞?


最近几年理论物理一个很火的题目是黑洞火墙悖论。四位物理学家(缩写AMPS)2012年发现,如果我们相信在黑洞蒸发时信息是守恒的话,那么落入黑洞视界的观察者将会在视界附近看到一个温度无穷大的“火墙”。可以借助下面这段分析来理解这个悖论。假设我们有一个非常古老的黑洞,它已经蒸发了一大半了。于是它将会非常的冷,其视界附近的空间将会非常接近真空。我们知道,此时黑洞发生辐射时,将会在视界附近出现一个正负能量的光子对。正能量的光子往外跑,负能量的光子落入视界内部。这一对光子是纠缠的。不仅如此,人们也证明过,霍金辐射的光子将会与更早辐射出去的光子处于最大纠缠态。量子信息告诉我们,同一个光子不可能与两个不同的光子同时处于最大纠缠态。要解决这个悖论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黑洞视界附近不再是真空,而是具有很高的温度,或者说“火墙”。

在讨论火墙悖论时,两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Maldacena和Susskind提出了一个很疯狂的猜想:广义相对论的理论框架下,两个黑洞可以通过爱因斯坦-罗森桥(虫洞)连接起来,这种关联可以用两个黑洞处于最大量子纠缠态来解释。他们发现,对于虫洞来说,一般都无法把信号传输过去的,也就是不可穿越的。因此,虫洞连接的黑洞不会影响局域性的。处于最大纠缠态的黑洞也是不可能超光速传输信息的。他们也证明了在LOCC(局域操作和经典通讯)下,是不可能制备出虫洞连接的黑洞对来的,这与量子纠缠是完全一致的。换句话说,他们认为EPR=ER。有趣的是,EPR与ER这两篇论文都是1935年发表的。

(待完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