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小结


2016年,我去过12个城市出差:上海,天津,西安,杭州,合肥,青岛,武汉,深圳,三亚,西班牙的Banasque,台湾省的台北和新竹。其中在西班牙的小镇Banasque开会一周,那里风景优美,是一个山谷。在台北住了两周,台湾的小确幸风格确实很有调调,顺便我也游览了阿里山和日月潭。做科研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,就是能四处旅行,结交朋友,体会不同的风土人情。

今年的科研很充实,投稿的论文有十篇,发表了八篇论文,其中一篇论文新入选ESI高引用文库。 论文写得多,是因为合作网建起来了,特别是培养的本科生逐步进入了科研的角色。这些论文中,有两篇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影响:1)有关微生物的量子叠加态,量子纠缠态与量子隐形传态论文;2)悬浮纳米粒子的扭动光力学实验。这两项工作也给我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。我还参与了一项基金,扩展了合作网络,同时也增加了不少科研经费,未来几年的科研花销不用愁了。

在培养学生上,今年有三位本科生跟我做毕业设计,还有外交学院英语系的本科生和福州一中的高中生跟我做科研,他们都取得很好的成绩,毕业后都获得了英美名校的录取通知书。我当班主任的本科班评上了清华大学优秀班集体,这是姚班十年来首次获此殊荣。 此外,在对方导师的同意下,我还与两位博士生与一位博士后开始了合作,他们的进展也不错。作为老师,培养出好学生,是最自豪的事情。

除此之外,我也写了些科普文章,介绍自己的研究和感兴趣的科研题目。其中有一些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上面。我认为科普与科研密不可分,是可以互相促进的。好的科研成果,一定可以找到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。如果找不到,那意味着对这个工作的理解还不够透彻。

在新闻媒体中,2016年是如此的跌宕起伏和精彩,还好我的2016也不错,没有虚度。明年我的心愿是培养的学生有更大的进步。

写科技博客的收获


从2003 开始,我就在写科学方面的博客。那时候正是博客刚刚兴起的时候,我这也是跟风。刚写博客时,我时常会写一些学习笔记,介绍一些有趣的论文。有时候找不到合适的话题,于是我就转载一些其他人写的好文章,供自己以后参考。慢慢的写多了,我发现,通过这种写作的过程,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,对所研究的问题理解更加的深入。知识面也慢慢打开,为写学术论文积累了很多的经验。本质上,科学博客与自己的学术笔记性质类似,可以用来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。但是其开放性,又是私人的学术笔记不能比的。博客是可以评论和讨论的,读者的反馈可以督促你好好写。通过这个平台,我结识了不少同行和有同样学术兴趣的学生,其中有些成为了自己学术上的合作伙伴。

十几年过去了,我博士研究生毕业,工作了,换了好几个城市生活。当年的博客热潮早已经退下,但我一直坚持写了下来。随着身份的改变,渐渐地,我的网上博客主要用来宣传介绍自己的科研进展。在我完成一篇自我感觉良好的论文的同时,我会开始构思,如何用相对通俗的语言来介绍它。如果我能够让大一的学生都能搞懂自己在做的研究,那我就会觉得很高兴。参加工作后,我经常需要出去做报告,也需要写基金申请书。通过写博客文章介绍自己的科研进展,会逼迫自己从一个更大的视角上来看待这个工作,为自己做报告的ppt和写基金申请书积累了很多素材。

从2013年起,我开始带学生做科研。我时常把这些文章发给他们,供他们参考。有时候,我也会从自己以前记录的博客中寻找灵感,确定研究题目,建议学生去尝试。后来我发现,有学生也在写学术笔记发在自媒体平台上。虽然笔记的内容非常的专门,却也能吸引有同样学术兴趣的人留言讨论。有人因为读了我学生的笔记,而关注我们的研究,进而主动跟我发电子邮件交流。也有学生读到了我的博客文章,而对我的研究产生兴趣,进而加入我的研究组。学术博客帮助我更进一步提升了学术交流与联系。

网络时代,记笔记的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,博客只是一个代表。在我看来科学博客,某种程度上是学术出版的补充 。在未来,学术交流和学术出版的形式也可能会有重大的改变。网络时代出生的新一代人,会创造出新一代的学术共同体。